DIY更換 SUBARU LEGACY GT 正時皮帶,惰輪,冷卻水幫浦,還有節溫器

這次Legacy要維修保養的是更換引擎正時皮帶,所有的惰輪,冷卻水幫浦,還有節溫器。

美規的Legacy原廠的保養里程表上,正時皮帶這項目是列在十萬五千英里。
愛車剛邁入九萬兩千英里,已經邁入秋天,決定在冬天來臨前把這個保養做好。
引擎運轉時,正時皮帶會隨著中間那支crankshaft帶動機油幫浦,冷卻水幫浦,凸輪軸,凸輪軸再控制進氣汽門及排氣汽門,所以這條皮帶非常重要。
Legacy GT 的EJ255渦輪增壓引擎是屬於 Interference的引擎,表示汽門跟活塞的距離很小,萬一引擎運轉時正時皮帶斷裂,汽門是會跟活塞相撞的,大家都知道,在不對的時候,遇到不對的人,後果當然是很慘。
第一步是購置零件及相關工具。

Gates有出各型OEM正時皮帶套件組,買了一套正時皮帶組,型號TCKWP328,內有附除了節溫器之外全部需要的零件,皮帶,惰輪,,自動張力器,水幫,還有各樣墊片。
Gates TCK328 Timing Belt Kit 但是後來還是到原廠買了原廠的水幫浦,還順便買了水幫浦的墊片,節溫器(這東西Gates的套件組沒有附),節溫器的墊片,還有原廠冷卻液,以及冷卻液的conditioner 。
這是Gates的水幫浦跟原廠水幫浦細節比較,下面是原廠的,”看起來”明顯的優秀多了。

MIJ!

Gates這個kit大概只有水幫不怎麼樣,其他的零件都是 quality parts。建議可以買不含水幫的套件組。
上網做了些功課加上研究原廠技術手冊,直到確實搞懂每個步驟如何執行之後便在某個周末動工了。
第一步是 拆除電瓶負極,最基本的。

再來是 移除空氣濾清器管路。

拆除這個頂引擎蓋的鐵棍的架子。


正時蓋在這兩條drive belt後面,所以下一步是 拆冷氣及動力方向機/發電機皮帶。
鬆開方向機皮帶,此皮帶還有跟發電機連動。
 
動力方向機皮帶狀況很不好,冬天發動時都會機機叫,沒想到有這麼糟!

等到冷氣跟動力方向機皮帶都拆除了,就要使用這兩個工具來動手拆crank pulley,一把固定crank pulley的特殊工具,一支長的breaker bar,還有22 mm的套筒。

先使用下面這個特殊工具固定起動普利盤,四支螺栓伸入普利盤的四個洞內,另一端支撐在左邊車樑上,之後就可以用22mm套筒加上加長breaker bar拆起動普利盤 ,不固定好的話,那個crank pulley會一起轉。

等到螺栓鬆開之後,用手把它轉下來。
起動普利盤crank pulley內有個缺角,對應crankshaft內的小key突出,小心向外拉出起動普利盤。

這時就可以把車子頂起,預備把冷卻液洩掉。
用floor jack和jack stand頂起車頭後先拆除引擎下護板。

先打開渦輪旁的冷卻液容器蓋子,然後打開前面水箱上面蓋子。

用容器準備接洩下來的冷卻液。
打開水箱下方洩冷卻液的小螺絲。
冷卻液開始洩出。


等了好久,一加侖桶子裝滿後再換一桶來裝,等到流不出來的時候,就把那小塑料螺絲裝回去水箱。

這時將左右兩個冷卻風扇插頭拔除。
這是左邊的,已經拔掉了。

這是右邊的風扇接頭,剛好在副水箱下方。



用90度彎角的尖嘴鉗,鬆開上下水管的束緊鐵環以便拆除上下水管。


水管拆掉後把開口塞起來。



再來就可以拆副水箱。


總共有四個螺栓固定兩個風扇的架子,還有細小水管連接副水箱,拆掉!
 

把風扇從上方拿出!

冷卻風扇拆掉後,就可以拆水箱。
把固定水箱的兩個扣具拆掉後,水箱就可以向上提出來,注意下方有一條很厚的泡棉,會有點卡卡的,泡棉很厚,向上提出水箱。


拆開水箱扣具時發現我的水箱在左側扣具下方開始有漏水箱液的跡象,看來這水箱也差不多可以預備下課。



等到水箱跟風扇都拆掉後,正時蓋前方空出足夠的空間作業,這時開始拆正時蓋。
正時蓋總共有三塊,拆卸順序是從右邊開始,然後左邊,最後拆中間。
 
左右正時蓋的螺栓都一樣,都是長條型,但是中間正時蓋的螺栓就長得不一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螺栓不同,位置在左下方,下面那幾個都要用摸的,因為看不到,要記得靶不同螺栓分開存放,免得等一下要裝回去時搞錯。

正時蓋都拆掉後,就可以看到水平對臥引擎的四個進排氣凸輪軸(camshaft),中間的crankshaft,五個惰輪,還有正時皮帶纏繞其中。

這時先確認車放在空檔。

然後把起動普利盤的螺栓轉回去crankshaft,因為要用它來轉動引擎。
螺栓輕輕轉上去後開始用22mm套筒板手向右轉動引擎,轉到每個有標記的位置都對齊在該對準的位置,確認每個camshaft sprocket的外面每個標誌都對齊。下圖就是camshaft sprocket上面有作記號的地方,盤跟盤之間的記號是兩直線刻痕,盤頂點對上的跟對側邊的是一直線刻痕。

轉到中間crankshaft齒輪上的記號往上對準引擎刻痕。

這時用白漆點在那些camshaft sprocket的正時記號上,目的是增加辨識度,等一下需要辨識清楚才能確認正時皮帶裝上去時是否準確對準。
 
確認的進排氣凸輪軸的標記位置都確認在正確的位置無誤後,拆掉駕駛座前(面對車子的話是右邊)上方的intake cam上的小蓋子,預備安裝固定上下camshaft的特殊工具。

安裝這工具的原因是因為右邊這兩個camshaft的凸輪軸轉到安裝正時皮帶的定位點剛好是在那個梨子形凸輪cam 最高點,汽門這時是往缸內頂(打開),加上汽門挺桿有彈簧壓力,不給它固定住的話,對準的位置很容易滑掉。(其實是一定會滑掉!)

 再來就是把中間的crankshaft的齒輪上的皮帶護欄(belt guide)拆除,聽說只有手排車有這東西,作用是預防皮帶跳齒。
這時就可以預備開始把舊的正時皮帶拿下來,要拿下皮帶前首先要拆一個惰輪,依照原廠技術手冊,第一個要拆的是左下角這一個,是受力最小的,最先拆,等一下最後裝。


拆掉這惰輪後,皮帶鬆掉很多,就可以直接拿出車外。
仔細檢視皮帶牙齒,其實看起來還不錯。


下一個要拆的東西是自動皮帶張力器,自動張力器的螺栓前後各有兩個墊片,墊片是因為要讓自動張力器可以動作,執行維持張力的動作,拆的時候要小心,小心後面的墊片別掉了。
拆下來的自動張力器,上面似乎有漏油的跡象。


除了右上角的小惰輪是12mm的螺栓,每個惰輪都是14mm的螺栓。
總共有三個camshaft的角落有正時皮帶護欄,分別是左上,左下,右下,用5mm的六角套筒板手,拆掉它們。
等到惰輪都拆掉之後,就可以開始拆水幫浦,一共有6支10mm長螺栓固定住,有兩支的位置從外面看不到,用手摸到後拆掉~

後來發現拆水幫浦是這換正時皮帶的過程裡最花時間的一步,有3條小水管連接在水幫下方,左邊一條,右邊兩條,最大的下水管(通到水箱)之前拆水箱時已經拆掉了。
把那三支小水管的金屬束帶用90度彎角尖嘴鉗拿掉後,扭動半天,水管還是紋風不動,拔不出來,一方面是那三條水管長度都不長,不夠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束緊太久,水幫那幾個出水口跟小水管幾乎都黏死在一起。
弄了半天,決定把排氣頭段上方這一段金屬與軟管連到oil cooler的冷卻水管路整段先拆掉,free one side之後再去弄右邊那兩條稍微大一點的水管。

好不容易,水幫拆下來了。

下水管接口處很多水垢跟髒汙。

左側也有漏水箱液的痕跡,真的是該換了。

水管的進出口都有髒汙。

拆舊水幫下方安裝節溫器的蓋子,也是下水管連接處。
 

節溫器蓋子跟下水管接合處上面有很多汙垢,花了一段時間把那些汙垢打磨清理掉。
把安裝新的節溫器與新的墊片裝入新的水幫內。
 
新舊水幫比一比,新的在右邊~


裝上去時要確認節溫器安裝的角度是正確的,有個小呼吸口在上面。

這接合面也打磨過。

把新的水幫整備好! Ready for duty!
這時就可以清潔一下水幫與引擎接觸面,確認表面是光滑無髒汙。

用耐高溫矽膠稍微黏住水幫及新的水幫墊片。可以看見我把施工需要參考的技術手冊印出來放在旁邊。
 


把右邊的兩條水管先裝上水幫,然後把水幫裝回引擎上,這一步也是花了點時間去確認水幫墊片的位置。
依照原廠技術手冊上關於水幫上螺栓的順序及扭力大小,把六支螺栓都裝回去,順序是從右上A-F逆時針走一圈,每一支螺栓用扭力板手上到8.9呎磅,等一段時間後用同樣的順序及扭力再走一次。




水幫固定好後,裝左側的小水管~

開始裝新惰輪,要裝上新的之前把新惰輪跟拆下來的比一比,左邊是新的,右邊是舊的,都是同一間日本公司生產的。

原廠的左下惰輪培林寬度窄很多,要換上去新的惰輪則是是全尺寸的培林,爽度++~


舊的惰輪除了一顆轉動有點聲音之外,其他狀況都還可以。
每一顆惰輪裝回去的扭力都是28.9呎磅。

除了左下方的惰輪要在皮帶裝回去後才裝之外,剩下的惰輪都裝好,扭力上好。
裝回新的自動張力器,也是跟原廠同一間NTN公司製,新的有個手榴彈pin,卡住那個活塞,等一下要拉的時候一定很刺激~
開始裝上新的正時皮帶!
再一次確認中間的crankshaft以及四個camshaft sprocket的定位標誌角度都還是正確的,然後將新的正時皮帶自中間的crankshaft起動普利齒盤開始裝回去,皮帶上的記號與齒盤上的刻痕要對齊,然後沿伸到左右四個camshaft sprocket的盤上記號均須對準。
中間crankshaft齒盤對準~

右上進氣camshaft對準~

右邊上下  進排氣camshaft對準~

左上進氣camshaft 對準~

用小鏡子檢查左下排氣camshaft對準上面進氣camshaft ~

用小鏡子檢查左下皮帶對準camshaft側邊記號~

這個對準再對準,確認再確認的過程應該是整個正時皮帶施工最需要細心跟手路的地方,剛剛用白漆加強那些camshaft sprocket的記號的用意就在於提升辨識度,因為引擎在車上,有些角度需要用小鏡子去檢視跟確認。
因為有那個小工具lock住右邊的兩個camshaft sprocket,只有右下方的camshaft有跑掉兩齒左右(彈開的力量極強!),用板手以逆時針方向轉動,把記號對齊,右下方這一個camshaft單轉時一定要以逆時針方向轉。(附註,下面摘錄的技術手冊的左右跟本文的左右相反,技術手冊是以駕駛者面對前方為基準,本文是以面對車頭為基準。)


左邊的兩個進排氣camshaft安裝正時皮帶的位置不在cam梨子頂,所以用手就可以微調,算是容易。
左下方的惰輪尚未安裝,所以要對齊那些定位點時要稍微摸擬一下皮帶拉緊時的張力,做法就是一邊把左下方皮帶往上提,一邊看每個定位點。
確認確認再確認,等到每個定位點位置跟皮帶的記號都準確後,最後開始安裝左下方的惰輪。
這個動作要格外小心,因為皮帶相當緊繃,螺栓角度沒正的話,很容易滑牙(cross threading),用手拿住惰輪,以惰輪表面靠緊皮帶往上施力,然後將惰輪中間對準引擎上的洞,這時再用手指轉入螺栓,因為引擎本體是鋁合金材質,要避免螺栓角度不正確轉入時傷害到螺紋,引擎上的螺絲孔cross-threaded就麻煩了。
另外一個tricky的地方就是螺栓用手指轉,不要用工具轉,也不要戴手套,因為要能夠感受到轉上去的力量,如果不能輕輕的轉入,就表示有可能螺紋螺栓角度不對。
試了幾次,歐耶~順利把這一顆惰輪裝上去了!
同樣把它上到28.9呎磅的扭力數值。
再次確認每個標記都在正確的位置。就可以移除固定右邊兩個camshaft的小工具。
把那個 camshaft中間的小蓋子裝回去
這時就可以拉手榴彈的插銷了! Fire in the hole~ (大誤~XD)

給自動張力器一點時間伸展,然後就可以開始驗證正時!
方法就是用板手向右轉動引擎,慢慢轉,確認每一個cam上面的正時記號都還是回到正確的對應位置,那就對了!!(皮帶的記號會跑掉,沒有關係,那些記號只是方便一開始安裝用。)
檢查發現記號通通對準!!歐耶~太棒了!
這時要把皮帶的抗跳齒護欄裝回去,Gates套件組內有附一個很好用的間隙工具來確認皮帶護欄(belt guide)與正時皮帶的間隙,約是1.27mm左右,跟原廠技術手冊1mm +-0.5mm差不多。把那工具塞進去護欄與皮帶之間,上緊皮帶護欄的那兩支螺栓。

皮帶繞過左上,左下,以及右下的皮帶護欄也依此要領操作,唯一的不同之處就是那個紅色工具弧度不適合,用之前換避震器的說明書對摺再對摺,用電子游標尺量出1.28mm的厚度之後當作皮帶護欄間隙尺規,把那三個護欄都裝好。



這時就可以裝回清潔乾淨的三片正時皮帶蓋子。從中間開始,然後左邊,最後裝上右邊的正時蓋。
把起動普利盤裝回去,記得有一缺角要對準crankshaft 的key 。
把那22mm的螺栓好好清潔之後,塗一層機油在螺栓前端螺紋以及光滑的地方,開始轉進去crank pulley內。
根據技術手冊的方法:

再次請出特殊工具,固定住起動普利盤。
這時依照技術手冊,三段式上緊法: (我還機車兩段式左轉哩~XD)
第一次用扭力板手先上到33.呎磅,第二次上到132.7呎磅!
很大的扭力,沒錯,還沒完,等到上到132.7呎磅後,依照技術手冊再繼續上緊65度(幾乎是六分之一圈)。這樣才夠緊。如果那22mm螺栓到了132.7呎磅後沒辦法轉到65度,原廠技術手冊建議需要換新的螺栓。
技術手冊說明中間那個正時蓋有一個角度的刻度就是因此而設計,上緊的時候可以用那個角度來參考。

再來就是裝回清潔過的水箱,裝回上下水管,裝回冷卻風扇。


確認左右風扇接頭都接回去。
裝回副水箱及管路,是固定在冷卻風扇的架子上。
把副水箱裝滿與蒸餾水混合好的冷卻液。
開始倒冷卻液進水箱。
倒到一半時記得要加 Subaru coolant conditioner。
加到後來快滿的時候要去捏捏上下水管,會有氣泡跑出來,就可以繼續加冷卻液。
加冷卻液到不能加為止~
把之前安裝水箱,接大小水管的每一步驟都再檢查一次。
動力方向機皮帶有受損,換新!

之前發現引擎的空氣濾芯很髒,所以這一次就一起換一個新的空氣濾芯。
外面的兩條冷氣及動力方向機皮帶都裝好,空氣濾清器管路也裝回去~
把電池負極接回去。
這個冷卻液大型漏斗內倒了有半滿的冷卻液,固定在渦輪旁邊的冷卻水入水口上,等一下發動引擎後就可一邊排冷卻系統管路中的空氣,一邊自動加入冷卻液。很好用的一個換冷卻水的工具。


再一次檢查引擎室看得到的每一地方,爬進車下再次檢視每一處水管是否有接好,水管金屬束環位置是否正確。
都檢查完畢後,把車庫門打開,預備發動引擎。
話說自從開始DIY維修愛車之後,我必須承認,從來沒有一次施工完畢要發動引擎之前這麼緊張!
會不會等一下電門開起動馬達一打就聽到可怕的金屬撞擊聲從引擎室發出來呢?
轉動鑰匙,過電了,儀表板刻度先亮了起來,然後所有的指針也亮起來,輕柔迅速地滑過儀表,回到歸零的位置。
等了幾秒,鼓起勇氣,扭動鑰匙,發動引擎!
就跟平常一樣,引擎平穩地啟動了!
歐耶~太高興了~
高興之餘,差點忘記要把暖氣開到最大,風量設定在最強,因為拔掉負極,冷氣需要重新輸入雙區的溫度跟風量。
都設定好之後,趕快下車到引擎前看看漏斗裡面冷卻系統排出空氣冒泡泡的樣子。
這時因為引擎底板尚未裝上,爬進車底檢視水箱,大小水管。
等到冷卻液沒有跑出泡泡了,關掉引擎!
再次檢視引擎室,上上下下檢查,重點在檢視冷卻液管路及主副水箱。
把冒氣泡用的冷卻水漏斗拆下,裝回水箱蓋,再次發動引擎。
運轉聲音依舊平穩,一直等到前面兩個風扇開始轉動,等風扇停止之後,關掉引擎,爬入車底安裝引擎下護板。
護板裝完後,把車子從jack stands上降下來,試車去!
試車完畢,一切正常!
歐耶~搞定正時皮帶~
貼上小貼紙

收工!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打造一支9MM的T91

發電機皮帶更換 changing belt